柱顶石,又名柱础,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石制构件,安装在台明上柱子的位置上,一部分埋于台基之中,一部分出自台明,叫古镜。柱顶石顶端上有空,叫“海眼”,与木柱下端的榫相配合,使柱子得到固定;也有的柱顶石顶端上有落窝,柱子可以安放在石窝内,也相当于为柱子安了管脚榫。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大都是木质建筑,而在某些潮湿或气候湿润的地区木柱直接立在地面上时间经久便会发生霉变腐败现象,在中国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中用以防潮。再者,石质的柱础会使房屋基础更稳。
柱础大致经历三个发展阶段:一、在柱下铺垫卵石,不露明;二、让础石上升到地面来,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但没有装饰;三、在础石上再安装柱座,础石周围加以精雕细刻进行装饰。
除了柱顶石之外,古建筑为了避免木结构腐蚀,还有很多防潮的手段。比如,在柱子紧邻的墙体上,会设置“透风”,已达到通风的目的,减少潮气。同时,柱子本身也会经过防腐处理,裸露在外的部分还会彩绘来隔绝空气。在众多手段的保护下,古建筑的木结构才能长久伫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