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何种结构的中式建筑,只要你有着坡面的屋顶,那就一定缺不了瓦。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那么瓦片就是乐章中美妙的音符。这些由一块块瓦件组成的屋顶,上到帝王居室、下到王府宅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居所的无限向往。
“瓦”,聚点成面,所以屋面也可以叫“瓦面”,瓦面是一座古建筑中给人视觉感最强烈、视觉面最广的地方。中国的陶瓦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泥料烧制的陶土瓦,“秦砖汉瓦”已成为陶土瓦的代名词;另一类便是由陶瓦发展得来的,涂上了一层琉璃釉的“琉璃瓦”。
琉璃,古时亦作“瑠璃”“流离”“玻璃”“碧琉璃”,古籍有20多种叫法,并无统一名称。琉璃有两种呈现方式,一种是高温下烧制而成的结晶制品,色彩丰富,品质晶莹剔透、光彩夺目,多作为装饰品佩戴;另一种是在陶瓷制品表面涂刷琉璃物质,经高温烧制之后形成表面带有结晶釉的琉璃釉制品,被大量使用在民众生活、墓葬和建筑中。
琉璃釉制品也是在不断改进中逐渐完善的,从单一颜色到多色,工艺从釉料的配比方法发展到提炼纯度,从烧制釉面的融流串釉到能够精确控制釉融化,从实用器到建筑构件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琉璃结晶制品和琉璃釉制品是两个发展方向,它们有着共同的性质,也有不同的表现方式,都是琉璃工艺的展现。
琉璃瓦便是琉璃釉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它是一种高级的建筑材料,是将黏土、页岩石等碾碎煅烧制成瓦坯,出窑冷却后浇上一层琉璃釉,再进行二次釉烧而成。琉璃釉料是以石英(主要成分二氧化硅,类似玻璃)和氧化铅作为釉料主体,加入其他呈色剂后构成的一种带有颜色的半透明玻璃釉。琉璃瓦因具有较好的防水、防腐及隔热的功能,又以形式多变、色彩丰富艳丽、可塑性强等优点,一直受到历代皇家的青睐。
古代建筑使用琉璃瓦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类是皇家建筑,另一类是寺院建筑。其中,皇家建筑包括皇家的宫殿、园林、陵寝、祭祀坛庙、敕建敕修的庙宇。与皇家有关的亲王、郡王的王府,也只能在中路的主要殿宇使用,其余不可,达官显贵及百姓更是不能使用,否则就是“越制”,受到刑罚。例如《钦定大清会典事例》中写道:“康熙二十七年议准,官民房屋墙垣不许擅用琉璃瓦、城砖,如违,严行治罪,其该管官一并议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