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中对于石材的使用很是常见,其中就最显眼的就是宅门下的门墩。门墩又称门枕石、门鼓石、门台、镇门石。门墩最初的主要作用是固定门框、门槛和门轴,后来才有了装饰和代表等级身份的作用。华夏大地无论大江南北,传统宅院门前多有它的身影。
门墩可以分成两部分:门墩藏于门内的部分凿有凹槽、石窝,用于固定院门;门墩露于门外的部分起到内外平衡作用。门墩露于门外的部分最初只是方石。如今的一些四合院,这部分仍然不加任何雕琢。
随着时代发展,门墩露于门外部分不断长高、长大、变美,成为表达审美、装饰门面的物件。门墩既保留了作为建筑构件的实用功能,又新增了装饰功能。从博物馆展出的门墩可以发现,汉代门墩露于门外部分,还只是简单地浮雕了虎头、狮首;到了南北朝时期,门墩露于门外部分,已有了较为完整的石狮造型。
历史演变中,门墩在外观上主要形成了箱式和鼓式两种形态。书香门第多用箱式门墩,造型可能源于文人经常使用的书箱外形和文官所戴官帽。武将之家、官宦之家则多用鼓式门墩,造型可能源于军中的战鼓和中国古代的路鼓制度(官衙外用于申诉之鼓)。
门墩不仅造型奇特,纹饰也独树一帜。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鼓形门墩在两侧鼓面、箱形门墩在其箱体四面,都常雕刻动物植物,取其美好寓意:猴子寓意封侯,仙鹤寓意长寿,天鹅寓意鸿鹄之志,两只喜鹊寓意双喜临门,莲花寓意清廉,石榴寓意人丁兴旺,牡丹代表富贵,百合寓意百年好合。
门墩上的图案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组合出现。比如雕刻“莲”和“鱼”的图案象征着“连年有余”;雕鲤鱼跃于两山之间的流水之中,表示鲤鱼跳龙门,象征着仕途高升;封侯挂印雕一只猴子攀援在枫树枝上,想摘取挂在枝头的官印,树旁蜜蜂翻飞,取意“封侯挂印”,象征官运亨通。
成语“门当户对”也与门墩有关。其中的“门当”就是门墩,“户对”则是指门楣上的门簪。从们当上,我们可以看出这家人是文官还是武官。而从户对的数量,则能看出来这家人的官职有多高。门当与户对,也就慢慢的成为判断婚姻是否般配的标准了。
门墩,虽是一方小小的石头,却被赋予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小小门墩,多样图案,使门的建筑富于变化和灵气,隐含了中国传统古老的观念。虽然如今的建筑使用门墩的少了,但其中的文化意味依然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