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俗称“柱子”,是木构建筑体系主要承重构件。在四合院建筑中,柱子可以分为很多种,包括檐柱、金柱、中柱等,每个柱子的位置不一样,叫法也就不同。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四合院建筑中的几种柱子。
1.檐柱
《清式营造则例》称之为“承支屋檐之柱”“檐柱”处在单体建筑的最外四周,是构成古建筑围护结构的基本构件,也是构成屋顶梁架的前端构件。
2.金柱
《清式营造则例》称:“在柱一周以内但不在纵中线上之柱”。“金柱”在抬梁式结构中,起着支撑和传递大梁荷载的作用;在穿斗式结构中,则肩负着既连结横向构件,又承载屋顶重量的双重任务。
3.角柱
在四合院中,角柱安置在建筑台基转角处的檐柱位置,故又称“角柱”和“廊角柱”。传统的古建筑多规划为方形平面,而方形布局则是“角柱”产生的直接原因。
4.山柱
即位于山墙内的柱子的统称。狭义的“山柱”,仅指位于硬山或悬山山墙的排山柱。四合院中的“山柱”封闭于墙体之内,柱底处多开有“透风”,以防山柱糟朽。
5.中柱
位于室内中央,其顶端直接承托脊桁,在所有柱子中是最高的。“中柱”的作用是将室内空间,均衡分成前后两部分。
6.垂柱
即悬于梁架之上,向下垂悬的木柱。其特点是不落地,断面有方形、圆形、多边形不等,下端柱头或雕刻花瓣,或为镂空绣球,或做成多面体,故又称“垂花柱”,因多见倒悬的莲花形式,故又有“垂莲柱”之称,是垂花门主要的柱子形式。
在四合院中,并不是所有柱子都有承重作用,比如上面所说的垂柱。但对于大多数柱子来说,承重依旧是主要的作用。“柱子”所构成的维护结构,保证了建筑的稳定性,所谓“墙倒屋不塌”,即反映了“柱子”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