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四合院都是木结构的,其中建筑主体的框架结构属于大木架结构。简单来说,就是柱子、梁枋等木结构就是大木架结构的木构件,它们通过有序的组合,相互作用,共同工作,承载着屋顶重量。
一、贴式屋架
贴式屋架是专指以某一建筑为单位,以纵轴方向——列包括柱,梁、枋等木结构组成的一组木结构体系。对其中的一列,称之为一“贴”。由于所在轴线不同,屋架可区分为正贴、次贴、边贴等。设在中间位置则称之为正贴,设置在正贴旁的称之为次贴,设置在建筑左右两端的则称之为边贴。
二、界及界深
界是同一贴屋架,最近两柱之间的水平距离。界深则是界的具体尺寸,例如:界深4尺,则表示两柱间的水平距离为4尺。一贴屋架各界深的总和则为该建筑的总进深。
三、开间与总开间
开间是指建筑贴式屋架之间的中心线相距尺寸。一建筑物所有开间尺寸的总和为该建筑物的总开间,也称统开间。开间与总开间的尺寸是以杜中心线为基准的,月柱的中心线与墙体中心线是不统一的,这是古建筑与现代建筑的一大区别。
四、屋架的提栈
所谓提栈是指界梁长度与前、后两柱高度差值之比,也称举折。北方地区称之为举架。提栈的习惯表示方式常以“算”简称之,例如提栈的进深:高差为l:0.45,则称之为四算半,1:0.5则称之为五算,如此等等。
五、侧脚
侧脚是有意识地将木柱做得向内倾斜,而不垂直于地面,其作用是增强木构架的稳定性,提高抗自然风、雨的水平推力,对提高抗震能力也有一定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