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因为规模的不同,可分为多少多少“进”,“进”的数量越多,四合院的规模就越大。一般来说,一进四合院是规模最小的四合院,四进五进是规模最大的四合院。当然也有规模更大的,比如恭王府,总共有十三进之多。
1.一进院落
一进院落是四合院的基本型院落,这是由四面房子围合组成的四合院。这种院落的特点是有正房(北房)一般为三间,正房两侧各有一间耳房,共五间。如果院落窄小,仅有四间房的宽度时,三间正房的两侧可以各置半间耳房,呈“四破五”的格局。正房南面两侧为东西厢房,各三间,与正房成“品”字形排列。正房对面是南房,又称倒座房,间数与正房相同。这样由四面房子围合起来形成的院落叫四合院。这种一进院落的小型住宅,宅门开在东南方向。
2.二进院落
二进院落是在一进院落的基础扩展为二进院的,东西厢房的南山墙之间加隔墙。隔墙合龙处设二门,以供出入。二进院落属小型四合院,占地面积一般较小,东西宽度不过十五六米,南北深不过而二三十米。这样的小院没有抄手游廊,二门多采用屏门的形式,既很美观,也很经济。
二进院落的四合院中,也有规模较大,格局比较讲究的。它与上述小型的二进院落相比主要差别在占地宽窄的不同。占地比较宽的二进院落宽22米左右,进深30米左右,北房可以排出七间,即正房三间,两侧耳房各两间,成为三正四耳。这种四合院正房,厢房都可设外廊,外廊之间由抄手游廊连接。
3.三进院落
三进院落是在二进院落的基础上再向纵深发展而形成的。一般是在正房的后面加一排罩房,后罩房与正房之间形成狭长的后院。后院与中院之间通过正房东耳房尽端的通道来沟通,宅人可以通过这个通道进入后院。这种在正房后面加一排后罩房的布局,被认为是比较理想的三进院布局,被人们称为“典型”的或“标准”的四合院。
三进院落还有另一种格局,是比较常见的。它是按照第二进院落的模式,在正房后面再加一重院落。第三进院也同中院一样有正房,耳房,东西厢房,抄手游廊等。这种布局中一、二、三院之间的沟通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将而进院正房明间做成过厅,宅人从中路进入后院;也可以在耳房一侧开设通道以供通行。
4.四进院落
四进院落是三进院落沿纵深方向的进一步扩展,是上述后一种三进院加一排后罩房。四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由南至北依次为:倒座、第一进院、垂花门、第二进院、正房、第三进院、正房、第四进院、后罩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