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住宅,你只要敲敲门,住在里面的人听见声音就出来迎接了。而古代的四合院,庭院幽深,站在外面敲门的话,可能根本就传不到里面人的耳朵里。于是,为了更好的传声,铺首、门环就出现了。
门环,在中国绵延了数千年,是集实用、装饰和门第等级为一体的一种古建筑构件,因而成为中国古建“门文化”中的一部分。门环,俗称响器,是安装在房屋大门上的拉手,并供叩门之用,中国门环也常被称为铺首或门钹,但严格说来铺首和门钹只是门环不同形式的底座。
门环不仅实用,其造型能够折射出宅主的身份和地位,它是中国门文化中最能体现礼制建筑等级的装饰符号之一。在古代,统治阶层对不同官阶官员门扉上的铺首门环有着非常明确的等级规定。《明史》中提到:“亲王府四城正门以丹漆金钉铜环;公王府大门绿油铜环;百官第中公侯门用金漆兽面锡环;一二品官门绿油兽面锡环;三至五品官门黑油锡环;六至九品官门黑油铁环。民宅不能使用兽面衔环,而是使用底盘为圆形、方形、六边形、菊花形或梅花形,中央为圆形凸起的铺首,再配以金属挂件的门环。
铺首、门环可以说是大门的守护神,它是的历史的见证,承载着岁月的光影。无声地守护着大门,守护着这座房子,守护着一个家。轻叩门环,时光为我们轻轻打开那厚重的历史之门,走进那尘封的岁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