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诗中 “三千丈”的“闾阖”指宏伟壮观的皇家宫殿,“百万家”便是百姓居住的四合院。承载中北京生活记忆的,从来不是高楼大厦,而是在胡同深处普普通通的四合院里。
四合院以一砖一瓦一石,作为一纸一墨一笔,记载着中国人传统的家庭观念和生活方式。在四合院中,不知上演了多少悲欢离合,不知发生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四合院深藏不露,含蓄内敛。从门楼起,照壁、月亮门、垂花门,形成一道道屏障将视线阻隔,将宅院深藏;甬道和抄手游廊间曲折的路径尽显曲径通幽之美;正房、厢房、耳房的面阔、进深尺度各不相同,形成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的美感;其间点缀着山石花木,廖廖数点,错错落落,意趣盎然。“庭院深深深几许”,在古老的四合院里,才能感受到中国式的诗境。
住在四合院里,仰望天空,满眼都是皎洁的明月,深邃的星河;漫步庭院,能闻到幽幽花香,听到清脆的鸟鸣虫声,看金鱼在缸中悠然游动......林语堂说:“最好的建筑,就是使我们居住在其中,却感觉不到自然在哪里终了,艺术在哪里开始。”四合院与中国传统美学传统哲学气韵相连,一隅之地尽收天地大美,独辟浮华之外。
四合院中不仅有诗意,不仅有艺术,还有生活。“天棚鱼缸石榴树,老爷肥狗胖丫头”,说的是老北京四合院的夏天。搭起天棚遮阳,大鱼缸里养着金鱼,种着石榴树期盼红红火火,多子多孙;请来教书先生教孩子读书,养着肥狗,使唤的丫头也吃得白白胖胖。榴开百子,儿孙绕膝,一家子的幸福莫过于此。
另有“凉席板凳大槐树,奶奶孙子小姑姑”,这说的是普通人家。搭不起天棚,凉席树荫亦能取凉。烈日炎炎,搬个小板凳坐在大槐树下,听奶奶摇着蒲扇讲从前的故事,清风拂面,蝉声悠长,胡同里偶尔传来卖豆汁儿的吆喝,遥远而恍惚,只有四合院内一家人的谈笑才是真真切切的。
四合院,是家,也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