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四合院中,砖雕是很常见的装饰,其雕刻手法多种多样,雕刻图案充满了艺术性。那么,我们都能在哪里看到这些砖雕呢?来,和我一起走进四合院,去寻找那隐藏在各个角落的砖雕作品。
1.门头
门头的砖雕主要集中在墀头上。墀头,就是硬山房山墙端头的总称,俗称“腿子”。宅门外侧的墀头砖雕,一般由戗檐、垫花和博缝头等部件组成。垫花图案形式大多为一个精美的花篮,里面插满各种花卉,构图秀美,极具观赏性。
门头砖雕,如意门最丰富,除墀头上的戗檐、垫花和博缝外,主要还有门楣砖雕。门楣砖雕的形式多样,一种是由挂落板、冰盘檐、栏板、望柱等部分组成,这种形式应用较多;一种形式是在门楣挂落板上面,摆砌出须弥座形式,须弥座上面再置栏板、望柱;还有一种形式是在门楣部分用一大块花板来代替冰盘檐、栏板、望柱。
2.影壁
影壁,是宅门附近重点装饰的结构之一。直方形的影壁下碱不加雕饰,须弥座形式的影壁在上下枭、束腰部位做雕饰。影壁心是影壁的主要装饰部位。影壁心用方砖斜砌而成,除少部分不带花饰的素活外,更多是在中心和四角加中心花和岔角花。影壁的檐口和墙帽部分一般也在第一层砖檐、连珠混等处做雕饰,讲究的影壁还会在砖椽头做雕饰。影壁的墙帽如有正脊时,还会在正脊两端做雕饰。
3.墀头
除了门外的墀头外,宅院内的墀头也做雕饰,主要包裹戗檐砖雕和博缝头砖雕。
4.廊心墙
廊心墙是房屋山墙内侧廊间金柱与檐柱之间的墙体,位置在檐廊的两端。廊心墙分为下碱和上身两部分,下碱多为砖砌,不做装饰。上身多将中间砌为长方形的廊心,为装饰的重点部位。有些四合院在正房、厢房的廊心墙上开门洞,与抄手游廊相连接。廊门上方为门头板,由八字枋子、线枋子和墙心组成,在八字枋子和墙心处做雕饰。
5.槛墙
槛墙是指房屋窗槛以下至地面的矮墙,一般为不抹灰的清水墙。讲究的四合院,也会在槛墙上做雕刻。
6.看面墙、什锦窗
看面墙是指除影壁外其他为人所瞩目的墙面,如倒座房后檐墙、垂花门两侧的砖墙。倒座房后檐墙做雕饰的比较少,一般以花卉为主。垂花门两侧的墙面则布置什锦窗,或是直接做素面墙心,饰以雕刻。
7.屋面
屋面砖雕主要出现在屋脊和椽头。屋脊上有鸱尾,又称“蝎子尾”,下有花草砖和盘子、圭角等构件。在椽头部位,有瓦当和滴水,这两者上面都有精美雕刻。
8.透风砖
过去四合院以木结构为主,柱子需要通风,因此就在包括柱子的墙面上留一通气口,在通气孔上安装透风。为了通风和美观,透风砖多为透雕或是深雕的花砖,将空隙隐藏在花饰之中,使人不易察觉。
除了上述这些之外,四合院还有很多部位也有砖雕。如平顶房屋外围的砖栏杆、排放雨水的阴沟沟眼、用在花砖墙墙帽上的砖雕、象眼砖雕等,充分体现了砖雕艺术在北京四合院中的广泛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