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等级森严,包括建筑也一样。北京城大大小小的四合院,别看都有个差不多的布局,却被各种等级规范所限制。包括整体建筑、建筑局部以及各个构件,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下面,就来具体聊下古代四合院的建筑等级。
1.建筑规模
过去建筑分殿式、大式和小式三种。殿式是指宫殿的样式,级别最高,只有帝王以及佛寺、道观可以使用。大式低一级别,但又有别于民间建筑,它是各级官员和富商缙绅的宅第。小式等级最低,为普通百姓住房或衙署庙宇次要建筑的规格。老北京城的普通民居四合院,就属于小式建筑。
2.屋面等级
按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重檐庑殿、重檐歇山、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四角攒尖顶、孟顶、卷棚顶。其中,悬山顶是早期或是南方四合院使用的屋顶样式,硬山顶是后期以及北方使用的屋顶样式。
3.宅门等级
宅门分为屋宇式和随墙门,按等级从高到低分别是: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这些宅门在四合院建筑中被广泛使用。不同的是,前三者皆为贵族以及官宦之家使用,后面才是普通百姓使用的门户。
4.其他装饰
四合院装饰也分级严重,比如装饰纹样中的和玺彩绘、龙纹图案,都是皇家专属,普通百姓不能使用。此外,琉璃瓦、朱红门、屋脊走兽等,都不是普通四合院可以使用的。对于百姓来说,稍微逾越了一些规矩,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过去走街串巷,很容易就能从各种细节看出来这家人的身份地位,甚至是担任什么职位以及个人喜好等。由此可见,等级规范还是有些作用的,可以更好的让外人了解这家人的实际情况,办事方便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