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风又称为屏门或屏障。古代的房屋大都是土木建构的院落形式,当然不如现代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子坚固。所以为了挡风,古人便开始制造屏风这种家具,并多将屏风置于床后或床两侧,以达到挡风的目的。
屏风的使用早在西周初期就已经开始了,但当时不叫屏风而称“邸”或“扆”,只是用来挡风。等到了汉代,屏风终于有了正式的名称,并有了分隔室内空间和遮蔽视线的作用。当时,屏风都是豪族使用,并且种类和形式都有增改,由原来的独扇屏发展为多扇屏拼合的曲屏,可折叠,也称连屏或叠扇屏。屏风平常和床榻结合使用,不仅实用,也是室内不可或缺的装饰品。
唐代时期,纸屏风盛行,画家在上面画上美丽的山水、花鸟,诗人在上面题屏、咏屏,甚至富贵人家有的还会贴上金箔,这些屏风装饰画每每令人赏心悦目。应用雕刻、镶嵌及绘画工艺的屏风则为宫廷所用。
明清时期,屏风文化达到高峰。据《天水冰山录》记载,明代奸臣严嵩的抄家物里,竟有大小各式屏风近四百件。到了清乾隆年间,丰富多彩的手工技艺应用在屏风的制作上,更让清代的屏风艺术进入鼎盛时期。
现如今,屏风在中式装修设计时也有采用,它不仅美观,还能在室内空间营造一种似隔非隔、似断非断的宁静空间,增加居室空间层次感和极佳的视觉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