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少不了文化。文化,少不了笔墨书香。而笔墨书香,则全在书房里。所以,四合院不能没有书房。在书房中,才思迸发,思想沉淀。在书房中,挥毫泼墨,陶冶情操。书房,是文人墨客理想乡,是至高的文人空间。
四合院书房的设计,除了必要的桌案之物,也得放些有雅致的物件点缀,例如“清供”。古代文人空间里的“清供”,往大了说,就是在居室墙挂名人字画,瓶插素净之花,往小了说,就是在桌子案头置一盏博古架,以木座衬托几块石头,陶冶情操。不经意间,我们与古人交相辉映。
清供之盛行,甚至成了书画、雕刻的一个重要题材,称作“清供图”。古人以正月初一为岁之朝,是日案头必定要有花果,便称作“岁朝清供”。岁朝清供常用水仙、佛手、梅花再加松枝,北方人最少见的是其中的佛手。既然称之清供,散发的香气一定都不是浓艳的,却并不代表暗淡,仍然是持久清雅的路数。
书房里除了案头清供,庭院里也需“奢侈品”陪衬。所谓“奢侈品”可不是金银珠宝之类,而是庭院点缀之景,比如亭台楼阁、路廊岛桥、墙垣门窗、木石花草,通过聚隐透借,幽曲疏露的方法,利用有限的空间来表现出山水文化。
纵观古人的生活空间,是文人精神情趣的一种投射。文人们在斗室之中,方寸之间,抒发胸意,尽情洒脱,充分展现自己的理想和志愿,从那些精微的花草木石之中领悟自然的奥妙和人生的精义,营造出理想的精神世界。
与这些雅物虽相伴无言,却如同面对平生知己,可陶性、可舒怀、可铭志、可寄情……当我们手中摩弄着先贤的文房器物时,或许也可以领略到他们学无止境的精神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