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造四合院,用的材料是砖木,其中承重的材料是木柱。木柱的竖立,并不是直戳戳立在土里,而是插在柱础中,这样不仅可以稳定承重,还能有效保护柱子的下端不被潮气腐蚀。四合院中的柱础根据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做法。
1.柱础的形式
柱础的断面一般都较木柱柱脚断面为大,为美观起见,常将柱础的顶面与柱脚的接触处,凿面一个由大到小的过渡变截面,此称为“挖鼓脖”。挖鼓脖的这一段多称为“鼓颈”、“鼓径”或“鼓镜”。而依柱础顶面的形式,常用的有四种,分别是圆鼓镜、方鼓镜、平柱顶、异形顶、联办柱顶以上形式都必须根据设计要求,预先进行选料、打凿、磨光等加工而成。
2.柱础的安装
一般将柱础的顶面称为“鼓镜顶”,鼓镜下的棱角面称为“柱顶盘”。在安装时,鼓镜顶高于室内地坪面,柱顶盘与室内地坪。安装步骤如下:
①平水挂线:柱础的高低应以台基的平水为准进行安装,因此,柱顶盘上的棱,就是平水定标点。柱础的找中应进行认真复核,特别是对檐柱、金柱和山柱,它们的中应是在考虑了掰升后的中。这些均根据龙门板上的相应标志,进行纵横拴线拉通。
②柱顶就位:当拴好十字线后,即可铺坐底灰,安装柱础。依十字线校正柱顶地、石的方位,依平水垫高或降低柱础的标高,此举通过垫高或减薄底面进行处理,此举称为“背山”。
③稳固石体:当方位和标高调整好后,即可在柱础底面,用比较坚固的片石或铁片塞紧四周,此称为“打山石”或“打铁山”,并用灰浆塞满四周空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