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钹即门环,是四合院街门必不可少的饰物。俗话说,门是一户人家的脸面,表示其身份和地位。所以住四合院的,稍有点脸面的,几乎都会在门上装个最好的“门钹”。不过你知道吗?四合院门钹的使用也有规矩!
门钹的种类很多,其中四合院常见的门钹呈六方形,方约七寸左右,中部突起,在凸出的中部吊有树叶状的铁片或铁环。在与门板固定的地方呈六角状,上有孔、穿钉、穿销,与门板结合在一起。由于六角形的门钹也似防雨戴的草帽,所以也有人称之为扣在门的“铁草帽”。
门钹一般是为开关门方便之用,多为铁制物,铜制且上装饰有兽面的只有王府才能享用。院内人出门时双手拉住中部的叶状片或铁环带上门;外来人则轻扣门环,以唤院内人开门。有熟人来,扣的响数和轻重都有常数。
过去,小孩淘气扣人家门钹取乐的事常有之。扣完就跑,主人出来也找不着人。不过这样的事很少,否则真得把主人给累坏了。所以,淘气的孩子一般还是注意“讲道德”的。至于院内的人出门归来,或有客人来访,除有急事叩门声重点儿外,一般也是轻叩门钹。至于过去有送煤或送菜等人到门前,也是轻叩门钹,若门里的人听不见则多叩几遍罢了。
后来,四合院变成了大杂院,每天进出的人多而且频繁,大门几乎很少有关闭的,因此门钹除了作为饰物外,已经失去了它的实际作用。至于叩门,则成了众多胡同里的孩子们的一种“游戏”,甚至有些大人也用叩门为一乐来哄孩子。
过去的门钹和叩门声堪为老北京城里的一景。如今随着大部分四合院被拆,人们都住进了整齐的楼房,所以“这一景”也就随之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