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社会,家庭观念很重,这一切,折射到建筑上,就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对外封闭的中国合院格局。小到寻常百姓家,大到寺院、书院、村落、都市以及城外的山峦形态,大都以这种合院格局为共同基础,其区别仅在于规模、用料和精美程序不同而已。下面,就来说说四合院格局的特点。
1、建筑物以三合或四合排列,中围一院;
2、建筑主面朝院,以院解决通风、采光、排水、交通等需要;
3、以墙、廊连接或围绕建筑,成一合院。合院对外封闭,大门尽量朝南,北面较少开口;
4、一个合院规模不足,如需扩大,以重重院落相套,向纵深与横面发展。如此一来,纵深形成一进一院交互的关系,横向也形成一顺一跨院的关系;
5、交通系统,主要随着屋檐做格子状分布,不下雨时自然可走庭院。南方有时屋内靠庭院一边,也形成一屋内交通系统;
6、在合院群中,纵向有明显轴线意味,横向则左右大体对称。主要建筑物如厅、堂、长辈住房等,排列中心主轴线上,附属房屋则位居次轴。轴线上的前段,一般以“前公后私”、“前下后上”为原则,把对外的房间与下房放在前头。
以上就是四合院的格局特点,不管四合院如何设计,基本都要遵循这些传统规则。传统四合院如此,新中式四合院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