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中的生活是非常有家的感觉的,自建房选择建造四合院绝对是正确的选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古人是如何在四合院中生活的。
首先,我们了解过去四合院是如何居住的。四合院正方是主房,从中间到两侧分别是明间、次间、稍间。在尺寸上,明间最大,次间与稍间递减。次间一般做主人的卧室与个人活动场所。如果主人有长子,则主人住在东次间,长子住在西次间。
正房两侧有时加盖耳房。耳房可以是两间,也可以是四间。三间正房两间耳房的称“三间两耳”,俗称“五间口”。三间正房四间耳房的,称“三间四耳”,俗称“七间口”。在建筑形式上,耳房比正房要低一个档次。
正房前面的厢房东西对称,相向而立,位于东侧的称东厢房,位于西侧的称西厢房。厢房通常是三间,但是如果庭院较浅,也可以灵活处理为两间。厢房也可以加筑耳房,一般设计为平顶,在建筑学上称“盝顶”。厢房的等级比正房低,在使用上,作为儿女的住所。
正房的背后是后罩房,正对面是倒座房。后罩房一般用来堆放杂物,或者用作女仆的住所。倒座一般用作客厅,也可以居住男仆。
四合院的中心是庭院,是全家人活动的场所。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是神话中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女孩子在这一天“乞巧”:大人在庭院里放一盆清水,女孩子把一根针放在水面上,根据针影的粗细,判断巧拙。八月十五中秋,合家在庭院里赏月。女眷还要在院里举行拜月活动。拜月的时候,供月光马儿与兔儿爷。中国有句俗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因为灶王爷是阳性的,月神是阴性的。腊月三十晚上,庭院里是燃放花炮最好的地方,有的人家还把芝麻秸铺在甬道上,让家人上去踩,把芝麻秸踩碎,谐音“踩岁”,取其吉利。举凡踩岁的人家,外面的女性是不可以进去的。
婚丧嫁娶,来往人多,房屋不敷使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在庭院里搭设大棚作为招待宾客的场所。大棚用杉篙与芦席扎成,体量高大,既扎出屋顶也扎出可以卷放的窗户。办喜事的大棚称喜棚,装饰彩色的挂檐与大红的双喜字。办丧事的大棚称灵棚,挂檐用蓝色或者白色,灵棚的窗户贴蓝色的寿字,搭置为和尚、喇嘛、道士唪经的经台。当然,大棚也可以做其他用处,夏天,为了避暑,有钱的人家也要扎大棚,这就是所谓的天棚。北京人说“天棚、鱼缸、石榴树”,就是指这样的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