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北京城,上到皇亲国戚,下到平民百姓,住的都是四合院。不过,不同阶级的人所居住的四合院是不同的,在装饰、规格以及街门的使用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别。其中,比较明显的差异,体现在街门的使用方面。
四合院的街门,最高级的是王府大门,其次是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以及随墙门。除了这些之外,晚清到民国时期,有些街门还受到海外影响,加入了西洋元素,做成了西洋门的样式。
1.王府大门
四合院街门中,王府大门等级最高,并且可以设置在宅院的正南方向。王府大门门板之上有门钉,这是皇亲国戚的专属装饰品。除此之外,还有门楼上琉璃瓦的使用,也是其他类型街门不可使用的。
2.广亮大门
广亮大门和王府大门相比,气势上就弱了很多。从广亮大门这个级别开始,宅门就不能设置在正南位置了,只能放在东南角的巽位。广亮大门的门板安装在中柱位置,门外留有半间屋的空间。广亮大门一般是高级官员使用的样式,如纪晓岚的宅子就是用的这种宅门。
3.金柱大门
金柱大门和广亮大门差不多,只不过金柱大门的门板向门外移了一些距离,安装在了金柱位置,门外浅门内深。金柱大门也是官员使用的街门,不过官员的品级要低一些。
4.蛮子门
蛮子门的门板位置再向外移,安装在了檐柱的位置。蛮子门的气势显然要比前两者要略逊一筹,不过蛮子门过道空间却很大,可以放一些东西。使用蛮子门的是南方富商,过去南方称蛮,故此这种门就叫蛮子门了。
5.如意门
对于殷实的平民百姓来说,蛮子门也是用不起的。因此,如意门便成为了主流。如意门是在蛮子门的基础上,将大门开间正面全部用砖墙遮挡,只留出两扇大门,如意门门楣与两侧砖墙交汇处,常常做出如意形状的花饰,以寓意吉祥如意,所以叫如意门。
6.随墙门
没钱的人家,索性不盖南房,用围墙圈出宅院。至于街门,则随意开个墙洞,装饰成门楼的样子。这种街门,就是随墙门,属于没啥钱的人家用的样式。
除了从街门样式看地位身份外,还能从街门的装饰物来进行判断。比如门前的抱鼓石就有多种样式,不同样式有着代表着不同的身份,非常复杂。古代婚嫁讲究的门当户对,判断标准之一就是这些街门的装饰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