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为完整的四合院,是三进四合院,有前、中、后三个院子。整个院落坐北朝南,按照坎宅巽门的布局来设计,房屋和门户分布在各自的位置。如下图所示,这就是标准的三进四合院,属于比较高级的宅院。
1.宅门:宅门是旧社会主人地位的一个表征。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随墙门等,级别依次降低。
2.倒座房:倒座房是紧邻胡同的房屋,并且紧邻四合院大门,坐南朝北跟正房相对。倒座房通常为外客厅、账房、门房、客房、仆人居住等用途。
3.影壁:影壁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的墙壁,分为一字影壁、撇山影壁、八字影壁等,位置在门内、门侧以及胡同对面。
4.垂花门:垂花门是四合院建筑院落内部的门,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垂花门是内宅和外宅(前院)的分界线,也是内宅和外宅的唯一通道。旧时人们常说的“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二门”即指此处的垂花门。
5.抄手游廊:抄手游廊连接和包抄垂花门、厢房和正房,雨雪天可方便行走。
6.厢房:院子东西两侧的房屋,分为东、西厢房。就地位上来说,东厢房要高于西厢房。
7.正房:位置处于正中(坐北朝南)的房子,是四合院的核心建筑,规制最高。
8.耳房:正房的两侧还各有一间或两间进深、高度都偏小的房间,如同挂在正房两侧的两只耳朵,故称耳房。
9.后罩房:在正房的后面还有个建筑叫后罩房,二层的叫后罩楼,均坐北朝南,与北房后山墙之间又形成一个院子,一般称后院,后院是宅主人的内眷或老人居住。
如今农村宅基地空间比较紧张,很少有足够的面积建造三进四合院。因此,目前见到的大多数四合院设计都是一进或是两进。不过对于如今的家庭来说,一两进四合院即可满足居住需求,更适合当代人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