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最突出耀眼的地方便是宅门,它是整个宅院的脸面,因此被着重装饰。在宅门的下方,有个以精美著称的石雕构件,它便是门枕石。门枕石不仅起到了托举宅门的作用,也是美化宅门的重要手段之一。
古时候的门没有铰链、合页等,是靠门枕和连楹(宋代称鸡栖木)来固定门扇的,如果没有门枕来抵住门框,开关门扇时就会摇晃不定。它不仅能承受和平衡门扉的重量,还可强固门框。故其门内部分是承托构件,门外部分是平衡构件。
门枕石一般都是长条形的,一头在门外,一头在门内,中间一道凹槽供安置门的下槛,门内部分上面有一凹穴,标准的学名叫海窝,供门轴转动之用。一般情况下,门内的部分稍短,门外的部分相对较长。门外部分,便做成门墩儿状,有方形的,也有抱鼓石形状的,都会被重雕刻的地方。
门枕石的雕工一般都比较精美。抱鼓石的门枕石,它分上下两部分,下面是须弥座,上面是石鼓。须弥座由上下枋、束腰和底下的圭角组成。座上对角铺着一块雕有花饰的方形布垫,讲究的还在座上用仰覆莲花瓣雕饰,座面的垫布上有一个鼓托,形如一张厚垫,中央凹下承托上面的圆鼓,两头反卷如小鼓,俗称小鼓。上面的圆鼓形象逼真,中间鼓肚外突,鼓皮钉在圆鼓上的钉头都表现得很清楚。
在北京四合院中,常见的石雕就是门墩儿了。主人对门墩儿是很重视的,石雕费工费力当然得费费脑子,从大小,到造型,到图案一丝不苟。门墩是门楼中比较有特色的一个组成部件,门墩上通常雕刻一些中国传统的吉祥图案,因此是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石刻艺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