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设计

四合院装修知识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建筑文化 > 四合院装修知识

四合院建筑中石作的分类

作者:  发布时间:2021-11-15 15:07:55

  石作是中国古代建筑中建造石建筑物、制作和安装石构件和石部件的专业。石作的种类有很多,下面我们就单独来说说在四合院建筑中的石作。

  1、普通台基

  据在汉明器、画像石和石阙中所见,从秦汉起台基已成为建筑中不可少的部分。这时的台基已有压栏石、角柱石、间柱等构件。宋、清普通台基做法基本相同,侧面光平,宋代台基上缘用压栏石、角上用角柱,清代称阶条石;宋代在压栏石以下,角石以内,一般砌砖,清代有时镶石板,称陡板石。

  2、须弥座

  一种侧面上下凸出,中间凹入的台基,由佛座逐渐演变而来。最早实例见于北魏石窟,形式比较简单,雕饰不多。从隋唐起使用渐多,成为宫殿、寺观等尊贵建筑专用的基座,造型也逐渐复杂华丽,并出现了莲瓣、卷草等花饰和角柱、力神、间柱、门等。

  3、柱础

  宋《营造法式》中规定柱础的作法有:素平──平面方石,覆盆──方石上雕凸起如覆盆,铺地莲花──雕莲瓣向下的覆盆,仰覆莲花──铺地莲花上再加一层仰莲,共四种形式。

  4、台阶

  登高的道路。分阶级的宋称踏道,清称踏跺;作坡道的宋称墁道,清称礓,但宋代墁道没有石砌的。

  5、踏跺

  宋式清式基本一样。两边各斜置一条石,宋称副子,清称垂带石。其间装条石踏步,高宽比为1:2,宋称踏,清称踏跺石。垂带外侧的三角形垂直面宋代用条石层层退入砌成,称象眼,清式用一平石板,称象眼石。在踏跺前方和两侧铺和地面相平的条石,宋称土衬石,清称在最下一级之下的为砚窝石,垂带下的为土衬石。

  6、礓

  两边加垂带石、象眼石,下加土衬石、砚窝石,形式与踏跺同,斜坡道表面铺凿有防滑的横向细齿的石条,清式规定坡度为1:3。

上一篇:北京四合院的石雕都在哪里?
下一篇:四合院窗棂纹饰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