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院中,彩绘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彩绘就是俗称的“丹青”,古代人民在古建筑物上绘制的装饰画,不仅美观,而且有一定的防水性,可增加建筑物寿命,同时还勾取物象,状物抒情,拨人心弦,撩人欲醉,给人以艺术的感染力。古建彩绘是我国独有,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多彩,而且名目繁多,一般分为三类:旋子彩画、和玺彩画及苏式彩画。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下旋子彩画。
旋子彩画经考查来自旋花变形图案。旋花,多年生蔓草,茎细长,餐绕他物之上,叶互生、戟形、有长柄,夏天开漏斗状合瓣花,色淡红,又名鼓子草。汉《神农本草图经》上有“鼓子革”,又称又称"旋子花”之说。
旋子彩画是用或圆润饱满、或流畅柔韧的各色线条旋转盘结而成,带给我们的却是满眼的瑰丽奇巧,眩目迷幻。旋子彩画比和玺、苏式彩画的形成时间都早,是中国建筑装饰史上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的彩绘种类。
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旋子彩画无论是图案的线路、做法、设色,题材以及用金最多寡都有严格的等级标准,因此多年来画作工匠称旋子彩画为“规矩活”。
旋子彩画有明显、系统的等级划分,既可以做得很素雅,也可以做得非常华贵。旋子彩画的主要特点是:找头之内使用带漩涡状的几何图形,叫做“旋子”(或称旋花),各层花瓣从外到内分别称“一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眼”(或称旋花心)。旋子以“一整两破”为基础,以找头的长短作为增加或减少旋花瓣的处理依据。
四合院彩画美轮美奂、精妙绝伦,一笔一画勾勒出传统建筑的韵味,一个回眸,令人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