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四合院的格局是十分规范的,哪里该建造房子,宅门安排在哪个位置,这些都有规定。接下来,我们就来详细说说古建筑四合院的格局。
先来说四合院的“进”与“跨”。四合院一般是由多个院子组成的,从前到后数院子,纵深有多少个院子,那么就可以说是几进院,例如“口”字形的一进院,“日”字形的二进院和“目”字形的三进院等。而跨则是指左右两侧的院子,东边的是东跨院,西边的是西跨院。
四合院结构最完整的基础版是三进四合院,它是由外院、内院和后院三个院落组成的。下面,我们就以三进四合院为基础,说下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三进四合院外院有倒座房、宅门、影壁和月亮门。倒座房横跨整个面宽,门窗朝向南侧,背后檐墙对着的是胡同,门窗对着的是内院方向。宅门在东南角,由门板、门楼、门墩等构件组成。影壁或是在胡同对面与宅门正对,要不就是在宅门两侧呈“八”字行打开,要不就是在宅内内侧东厢房的山墙上。而月亮门则是横向分隔院落的,位置一般在宅门进入后的左右两侧,以及倒座房最西侧的房间隔开一个院子。
内院和外院之间,是用一座垂花门隔开。垂花门两侧,则是一堵隔绝内外的墙壁,墙壁上往往做出透窗,可以隐约见到内院的景色。垂花门的内侧,有四块木板隔住了视线,这是屏门,非重大节日不开。想要进到内院,要从垂花门两侧的门进入。
内院是四合院的核心地带,过去家中未出嫁的女子都止步于此,正所谓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内院的正北是正房,坐北朝南,最是高大。正房两侧连接着的是耳房,整体比正房小上一号,像是耳朵一样依附在正房两侧。东西两侧是厢房,东侧是东厢房,西侧是西厢房。庭院中间大部分会有条十字甬道,天气好的时候可以从这条甬道上通行。如果天气不好,还可以从抄手游廊中穿行。所谓抄手游廊,就是连接厢房、正房和垂花门的游廊,它包围庭院,作为连接内院各个房屋的重要通道而存在。
整个四合院宅院的最后方是后院,这里面比较简单,只有一排后罩房。后罩房一般是女眷居住的地方,一些大家族女仆也住在这里。有的后罩房是两层结构,称之为后罩楼。
以上就是完整的古建筑四合院的格局,现代仿古四合院设计也可以按照这种布局建造,原汁原味还原古建筑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