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当是四合院房屋建筑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用于保护屋檐的椽头不受风雨的侵蚀,主要作用是防水、排水,保护木构的屋架,既有着便于屋顶漏水,保护檐头的实用功能,同时也使建筑设计更具美观性。
瓦当艺术是古代建筑设计与生产工艺相结合的装饰艺术,根据考古文献资料发现,西周中晚期周原(今陕西扶风)上的建筑已经有瓦当使用。战国时期,城市建筑业的日益发达,随之引起了砖瓦制陶工艺的发展。
王莽时期流行一种源于汉代的“四神瓦当”,即在瓦当上面绘烧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形象,用以表示东、南、西、北;东晋后期,开始出现表面黑色磨光的板瓦,檐头板瓦一端开始加厚,并压印纹饰,成为后世“滴水瓦”的发端。
大约唐代以后出现了琉璃瓦当。琉璃瓦当是在泥质瓦坯上施釉烧制而成的,颜色有青、绿、蓝、黄等多种,都是用于等级较高的建筑物。
宋元明清时期,个别建筑物上使用了金属瓦当。金属瓦当有铸铁、黄铜和抹金的三个品种。除了纹饰,有些瓦当上还饰有文字。
瓦当的造型千姿百态,它不但是绘画、工艺和雕刻相结合的中国艺术,也是实用性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在古建筑上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更成为后人研究各历史年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物证,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