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又称四合房,它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因此得名四合院!根据考古发现,四合院距今三千多年以前就出现了,一直延续到了现在。
最初的四合院,出现在西周时期,在陕西岐山凤雏村发现了遗址,是个两进的院落。
到了汉代,四合院有了更大的发展。由于风水学的影响,四合院从选址到布局,有了完整的五行学说。而唐代则上承两汉,下启宋元,出现了前窄后方的格局。
从元代开始,四合院逐渐成熟。现在北京城,就是在元代开始营造的。现在北京也有元代的四合院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在北京后英房胡同出土的。明清之后,四合院建筑规制出现了严格的标准,形成了现在的布局。
关于明清时期四合院标准的布局是这样的。一进四合院是“口”字型的,有北边是正房,南边是倒座房,东西是厢房,大门位于东南角。二进四合院是“目”字型的,在一进四合院的基础上增加一个院子,在靠近厢房的位置用一道墙,与倒座房隔开,中间开门户供人通行。三进院子是“目”字型,是在二进院的基础上增加了后院,建一座后罩房。
更多更复杂的四合院都是以此基础建造的,无外乎是前后左右增加院落,配置更加复杂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