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四合院在内,中国古建筑的屋顶其实都差不多。简单来说,就是一根梁托着檩条,檩条上钉椽,椽子上钉木板(叫望板),望板上背泥,泥上上瓦就完成了。这样的屋顶延续了数千年,然后在现代建筑的发展下逐渐消失。我们现如今能看到的新中式四合院屋顶,基本上都是做个样子而已,因为他们已经不是木结构了。
关于四合院等古建筑的屋顶,基本上都离不开四种组合,分别是硬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和悬山顶。其中,四合院民居建筑主要是硬山顶或悬山顶,庑殿顶和歇山顶一般都是皇家建筑所使用的样式。
悬山顶和硬山顶相似,都是两面坡屋顶,不同的是悬山顶屋檐两端深处山墙之外,可以更好地保护墙面被雨水侵蚀。在清朝以前,因为没有良好的烧结材料,所以墙面不防水,悬山顶被广泛使用。到清朝时期,因为有了烧结材料,因此更能抗风的硬山顶才得以被广泛使用。
庑殿顶是四面坡屋顶,上有五脊,是级别最高的房顶,也是中国最早的屋顶。歇山顶级别较低于庑殿顶,上有九脊,简单来说就是两坡顶中下加一圈周围廊的屋顶。歇山顶虽然级别低,但更好看,在园林中经常使用。
有了上述这四种基本屋顶结构,在经过组合,就出现了重檐庑殿顶以及重檐歇山顶等更复杂的屋顶,这些建筑一般都是皇家专属,广泛应用于宫殿以及皇家园林之中。而平民百姓,只能使用级别较低但很实用的硬山顶之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