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历史悠久,雕梁画栋之美令人赞叹。说起雕梁画栋,就不得不说四合院的木架结构。古建四合院属于砖木混合结构,柱子支撑房梁,房梁支撑屋顶。为了更好发挥柱子的作用,以及保护柱子的根部,古人在柱子根本加了个结构,也就是柱础。
柱础虽说作用简单,但是样式却多种多样,纹路也是极为美观。关于柱础的样式,包括以下五种:
1.覆盆式
整体形制有如一个倒扣在地上的盆,下口大,上口小,根据其上是否有雕刻装饰,又分为素面和雕饰两种。
2.覆斗式
像一个倒扣在地上的“斗”。斗是古代屋顶建筑中一个重要的构件,与栱合成为斗栱。覆斗式柱础中有一种形制特别的几型柱础,它是在覆斗式的基础上,通过雕刻使柱础成为一种具有四条腿的“几”,并在几的每条腿和两腿之间雕刻植物、动物。
3.鼓式
整个柱础形如一只大鼓,鼓身上多满布雕饰。
4.基座式
较为常见的一种柱础形制,多用须弥座,座的上下有枋,中段为收缩进去的束腰,整体造型端庄。
5.复合式
以上四种形式的组合。这一形制的柱础应用广泛。
关于柱础的纹饰,在宋营造法式中记载有:海石榴花、牡丹花、宝相花、铺地莲花、仰覆莲花、蕙草、龙风纹、狮兽及化生之类等。此外,营造法式第三卷中,对柱础的形式、比例及装饰手法更有详细的说明: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若造覆盆,每方一尺覆盆高一寸,每覆盆高一寸盆,唇厚一分;如仰覆莲花,其高加覆盆一倍,如素平及覆盆,用减地平鈒,压地隐起华,剔地起突,亦有施减地平鈒及压地隐起莲瓣上者,谓之宝装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