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建筑材料都是木头,用木材支撑起大体框架,然后周围包括砖瓦。在这样的木结构中,诞生了很多独特的结构,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名称,其中主要的结构便是梁、柱、檩、椽。下面,我们就介绍下这些四合院结构。
1.梁
古建筑的主要木作构件,是房屋中承受重量的水平大木,一般与建筑立面相垂直,有三架梁、五架梁、七架梁等。三架梁大木建筑中梁架的主要构件,长两步架,上承托三檩的梁。五架梁与三架梁平行,位于三架梁之下的长四步架的梁。其上安瓜柱,上承五檩的梁。七架梁即承托七檩、梁架中最长的梁。双步梁长两步架,两端下置柱,一端上侧承檩,一端无檩,中部安瓜柱,上承单步梁。抱头梁位于檐柱与金柱或老檐柱之间的短梁,一端置于檐柱之上,另一端插入金柱或老檐柱中。
2.柱
承受建筑物上部重量的直立杆体,叫做“柱”,就位置而言,有檐柱、金柱、中柱、山柱、童柱之别。檐柱是檐下最外一列支撑屋檐的柱子。金柱在檐柱以内的柱子,除了处在中线上的柱子,都叫金柱。中柱处在建筑物纵中线上并顶着屋脊(不在山墙里面)的柱子,叫中柱。山柱在山墙正中,并从山墙之内顶着屋脊的柱子。
3.檩
檩是与梁架正交的两端搭于梁柱上用以承托椽子的木构件,有脊檩、檐檩、金檩等。其中在屋脊下的檩叫脊檩,处于屋宇最外边的檩叫檐檩,在檐檩与脊檩之间的檩,统称“金檩”,金檩有上中下之分。
檩条根据建筑物承重大小,有用一根的,有用两根并用的、三根并用的。两根并用的,下面的一根叫檩枋,如脊枋。三根并用的,处于中间的多为方条,称为垫板,如脊垫板。下面的一根仍叫檩枋。
4.椽
密集地排列于檩上,并与檩成正交的木条叫椽子,其功能是承受屋顶的望板和瓦。脑椽最上一段即脊檩到上金檩这段椽子。花架椽在各金檩上的椽子,都叫花架椽,又叫平椽。檐椽从下金檩到檐檩这段椽子叫檐椽。飞椽在大式建筑或较大建筑物中,为增加挑出的深度并使瓦沟水流远,在圆形断面的檐椽外端,还要加钉方形断面的椽子,这段方形断面的椽子叫飞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