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如果空间够大,往往会在后面或是跨院的位置安排一座园林,里面营造水景假山,亭台楼阁回廊雅轩。今天,我们把“亭”单独拿出来,讲讲亭子的历史和由来,以及亭子位置的设计理念。
亭的来源很早,在甲骨文中就有“亭”字。 汉代文献记录中,亭有城市中的亭(街亭、市亭)、行政治所的亭、边防报警的亭和交通要道的亭(驿亭)。 魏晋南北朝时,随着园林兴起,亭才正式成为了重要的点景建筑。
“亭”从“停”来,是一个人在等人的时候,身处的舒适宜人的小建筑。亭最常见的尺度能放下一个石桌和几个石凳。一人独酌问苍天,可也;两三好友对弈小酌,亦可。亭的尺度是它动人的重要之处。
亭的位置也是重要因素。首先,位置要考虑给人提供方便。因方便等人送人,在郊野依山、植物繁密之处有十里长亭;因方便行走避雨,在路上桥顶才有路亭、桥亭;因方便登高望远休息,才有半山亭、山顶亭;因方便人喜爱亲近自然,有临池观鱼之乐,方有水亭……
其次,位置要考虑符合画境。中国山水画多年的研究,有了一套固定做法“山际安亭,水旁留矶,绝涧安梁,飞檐假栈”。《园冶》中也说“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可见,山际、水际,有山有水的地方置亭,最美。
亭,既是园林点景的重要元素,也是自然风景中的重要要素。在四合院园林设计的时候,如果有亭的存在,那么就感觉景色更加丰富,可以给人更多的观感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