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是由四面房屋合围的宅院,只要是这样格局的建筑,都可以称之为四合院。因此,四合院规模有大有小,大到皇宫王府,小到单进的小四合院。对于高级四合院来说,我们往往有“府” “邸” “宅” “第”这些称呼,这些称呼所代表的等级是什么?
1.府
府,源于西周。据《周礼·天官·大宰》记载:“百官所居曰府”,俗称“官府”,后世则以贵族、高官的住所称为府。清代规定宗室封爵为十二等级,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和奉恩将军。其中亲王、郡王的住所称王府,其他宗室的住所只能称府。民间称他人住宅为“府”、“府上”,属于礼节上的敬称。
2.邸
邸,原为秦汉诸侯在国都的住所,后引申为王、侯、高官的住所。邸代表其本人,如称明燕王朱棣为“燕邸”、称清恭亲王奕䜣为“恭邸”。 近代“邸” 已成为尊贵者住所的敬称,如某某官邸的称呼。
3.宅
宅,指普通人的住所,虽无贵贱之分,但城市底层居民的住处一般不称宅。
4.第
第,指皇帝赐给臣下的住所,称呼特定,一般人不能使用,近代转为敬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