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派四合院最令人眼花缭乱的就是雕刻作品,其艺术形象之丰富、雕刻手法之精湛,让每个看到的人都赞叹不已。在徽派建筑体系中,有个雕刻派系称之为婺源三雕,它起源于江西省婺源县境内,在明清时期达到了巅峰。
婺源三雕属于徽派建筑艺术的支系,制品多用作民居、官宅、宗祠、庙宇、廊桥和牌坊等建筑上的装饰部件。其起源可追溯到唐代,直到明清时期徽商兴起,“婺源三雕”才依托徽派建筑达于鼎盛。
婺源砖雕的用料与制作极为考究。各种各样的花纹图式在盛产的质地坚细的青灰砖上,经过精致入微的平雕、浮雕、缕雕,广泛装饰于各处,使建筑物显得典雅、庄重,形成浓郁的徽州民居特色,展示着古徽州建筑工匠独特的想象和高超的美学创造。
徽派四合院的那些装饰砖雕的门楼,哪怕历尽沧桑几百年,其场景依旧精细,保存依旧完好,人物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当然,婺源三雕不仅仅是砖雕,还包括木雕与石雕。
由于石材质地的限制,婺源石雕不如木雕与砖雕细腻烦琐,主要是动植物形象、博古纹样和书法,人物故事与山水则较为少见。在雕刻风格上,最常见的是浮雕或浅层透雕,刀法精致古朴大方。
由于婺源在明清时期是最大的茶叶和木材集散地,不缺木材,使得婺源的古民居以木雕最为卓越。木雕在徽州古民居雕刻装饰中占有最为重要的地位。婺源木雕用料硕大,注重装饰,常用中部略微拱起的“冬瓜梁”,梁的中段和两端雕有多种花纹、图案,通体显得气势恢宏,华丽壮美,梁架构件之间巧妙组合,工艺技术与艺术手法相互交融,达到了珠联璧合的妙境。
几乎所有的木质构件,都有精美绝伦的雕刻,但是一般不施彩漆,而是在木材表面涂上防水又防腐的桐油,显得格外古朴典雅。各种吉祥图案,题材众多,雕刻手法多样。取材背景内容来源广泛,因为建筑部位不同,表现内容和工艺手法各异。高品质的木材色泽和自然纹理,使雕刻的细部更显生动。
清代的婺源木雕,尤其细腻繁复,多用深浮雕和圆雕,提倡镂空效果,有的镂空层次多达十余层,玲珑剔透,错落有致,栩栩如生,显示了雕刻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