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千年来,中国人对建筑方面的研究一直就没有止步,从普通的单体建筑到四合院建筑,样式一直在不断地改进。直到今天,我们依然可以认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民居建筑就是四合院。古建筑四合院,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是中国建筑科学的完美展现。
作为中国最传统的民居建筑,四合院不仅在布局上追求完美,在建筑安全性和完美性上也下足了功夫。那句老话“墙倒屋不塌”,就是古建筑四合院安全性的有力表述。那么,古建筑四合院为何可以屹立不倒呢?这和其结构有着很大的关系。
了解过四合院的人都知道,过去的房屋结构都是木框架构成的,房子整体的重量都是由梁柱承担的,而砖墙则不具备承重效果。这样就产生了一个结果,那就是只要房子整体的框架牢靠,那么再剧烈的晃动也不会让房子倒塌。
当然,这只是大体上的原因,在细节上古人也做足了功夫。榫卯是中国古代木构件利用凹凸相互扣合实现连接的一种独特方式。“凸榫凹卯”,在榫卯结构中,榫是木构件凸出的部分,又叫榫头。榫头伸入卯眼的部分被称为榫舌,其余部分则称为榫肩。卯是凹入的部分,又称榫眼、榫槽。榫和卯相互咬合,形成产生1+1>2的支撑力量。榫卯这种构件连接方式,不但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而且允许产生一定的变形,在地震荷载下通过变形抵消一定的地震能量,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
还有最后一点大家发现没有,那就是古建筑四合院多是单层建筑,比起高层建筑来说稳定性更高。你看,相同结构的建筑,更高层数的建筑物往往不如低矮建筑安稳,留存时间长。
总之,古建筑四合院,三年多年来一直是最适合中国人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