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大门上,多多少少都有些装饰品,其中外人触碰最初的装饰构件就是门环。门环表面看上去就是个敲门工具,但骨子里却被老北京人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至于是何种美好的寓意,我们可以从他的形状和图案看出来。
门环是宅门上的图腾,它宣告客人的到来,并使得来访者与建筑产生接触。门环,在中国绵延了数千多年的,集实用、装饰和门第等级为一体的一种古建筑构件,也成为中国四合院“门文化”中的一部分。
门环由底座和挂件两部分构成,底座称为“铺首”、“门铺”或“铜蠡”,由圆形、方形、多边形或异形的镲钹状金属构件反扣于门板之上,中间高凸位置连接一金属环或金属坠,以实现叩门或拉门的实用功能。
关于门环的样式有很多,花卉图案、吉祥动物,几何纹样、兽头龙面等都是经常采用的装饰方法。“蝙蝠”寓意“多福”;“葵花”寓意“多子”;装饰“狮虎”寓意“镇宅”;装饰“蠡”(蠡为龙生九子之一,性情顽固,又习水性)寓意“防火”;装饰“六边形”寓意“六合”即“鹿鹤延年”等等。
另外,门环的造型上能够折射出宅主的身份和地位,是中国门文化中最能体现礼制建筑等级的装饰符号之一。兽面衔环是帝王和权贵之家常见的样式,如明清皇家建筑门环多为龙形铺首衔环,象征皇家的威仪,具有更多的礼制涵义。民宅不能使用兽面衔环,而使用底盘为圆形、方形、六边形、菊花形或梅花形,中央为圆形凸起的铺首,再配以金属挂件的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