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四合院大门两侧,通常会看到两个石头制作的装饰品,也就是抱鼓石。相传古代将军荣归,常将战鼓置于门前炫耀战功,后来就演变成抱鼓石。在古代,只有较大的宅门,才会配有抱鼓石。抱鼓石除了具有固定门楼的建筑功能,还具备某些象征意义,它的数目决定着屋主的地位和官阶。
1.由来渊源
大门的枕石俗称门礅,是摆放在四合院大门门楼两端的枕石。枕石的门内部分是承托大门的,门外部分往往雕以鸟兽花饰,又叫抱鼓石。关于门墩最早出现的时间,目前还无法作出确切的回答。门枕石早在汉代(公元前 206年~公元 220年)四合院形成的早期就开始使用了。或许从那时起,经过逐步演化,才成了现在见到的门墩了吧。在门枕石的外侧雕刻饰物,似乎很早以前就有了。
2.等级分划
皇族或官府的门前用狮子形的抱鼓石;高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狮子抱鼓石,低级武官的门前用抱鼓形有兽头的抱鼓石;高级文官的门前用箱形有狮子的抱鼓石,低级文官用箱形有雕饰的抱鼓石;大富豪的门前用箱形无雕饰的抱鼓石,富豪则用石制抱鼓石,而对于普通民宅,则只能用木质方门墩或门枕石来代替了。
抱石鼓的样式还是很多的,在现代四合院设计中,也会在大门两侧放上两个抱石鼓。虽然这个构件作用已经不大了,但是作为装饰物还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