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花门,是四合院中一道很讲究的门,它是内宅与外宅的分界线和唯一通道,古代传统木建筑构件之一。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
“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常听人用它来形容古代的大家闺秀,这里多说的“二门”指的就是院中的垂花门。受到“二门”保护的四合院内院,是自家人生活起居的地方,外人一般不得随便出入,这条规定就连自家的男仆都必须执行。
垂花门一般都在外院北侧正中,与临街的倒座南房中间那间相对,一般垂花门都建在三层或五层的青石台阶上。垂花门的两侧则为磨砖对缝精致的砖墙,垂花门建在四合院的主轴线上,与院中十字甬路、正房一样,同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线上并最先展示在客人面前。进内宅后的抄手游廊、十字甬路均以垂花门为中轴而左右分开。
垂花门的垂花雕饰题材和形状相对单一,但其与上部的枋头雕饰、两侧的雀替以及后排梁枋之下的斗拱雕饰相配合,亦可取得美轮美奂的装饰效果。
垂花的柱头雕刻有圆柱头和方柱头。古人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方圆造型的观念也暗合于垂花柱中。垂花,以仰面莲花和花簇头为多,它占天不占地,既富丽又实用,承载了古代工匠们的精工之美。
您如果想看看传统的垂花门,可以到颐和园及北海走走,颐和园中许多小院都是用垂花门为出入口的,北海琼岛上也有几座垂花门,北岸铁影壁后边有一座重檐的垂花门。宅门中的垂花门现在已不易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