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最令人上瘾的,莫过于满屋的凉气。无论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商场里,空调、风扇,简直一刻都不能停。但是住在四合院布局的房子里面,却发现非常凉快,令人神清气爽、心明眼亮。四合院建筑为何这般凉快?
四合院建筑,屋檐是一大特色。中国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四季阳光照射角度会有所变化。以北京地区为例,夏季的正午太阳高度约为76度,冬季约为27度。通过把屋檐向外挑出一定尺寸,可以调节阳光的照射效果:夏天早上温度较低时,阳光可以照进建筑内部;到了正午时分,太阳几乎位于正上方,就只能照射到檐柱外侧,热量也被隔离在建筑外部,室内保持了凉爽。
如果是在冬天,随着太阳升起,建筑内部逐渐接受光照,到了正午时分,阳光正好射入室内最内侧墙位置,使得屋内暖意洋洋。
四合院房屋结构常采用抬梁式,通过在立柱上架梁,层层上抬,形成坡屋顶。多层的木构件,比起现代建筑的钢筋混凝土墙面,隔热性能要好得多。坡屋顶的形式,使得古建筑的顶部出现了一个架空层,太阳光的热量,必须经由两次缓冲与降温:先通过屋顶泥背层进入屋顶内,再经过天花板之上架空层的过渡,才能继续往下,传向地面。
在冬天,架空层的存在,也使得室外的寒冷不能直接传入室内,保证了古建筑的冬暖夏凉。此外,四合院屋顶的木板基层上,还会分层铺墁各种泥背,如护板灰、青灰、麻刀泥等等。泥背材质本身不利于导热,再加上厚度可达30厘米,犹如给古建筑穿上了厚厚的防护服,使外界的温度变化很难影响到建筑内部。
四合院建筑的墙体通常很厚,不仅可以稳固木构件,也增加了外界热量传递到建筑内部的距离,具有保温隔热的性能。四合院建筑还会在墙内采取“填馅”做法:墙的两侧为整砖砌筑,中间用碎砖、碎石填充,并留有一些空隙,不仅节省了材料,还有利于阻隔外部热量传递。
四合院布局多是坐北朝南,这种做法很符合中国的地理和气候特点。夏季,高气压中心位于东南太平洋,来自南方致雨的季风,使得温度上升、暑气逼人;到了冬天,高气压转到亚洲大陆西北,有长达数月的偏北寒风。在这种地理条件下,面朝南侧开设窗户有利于夏季通风,北侧封闭则有利于冬季御寒。
正是在上面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四合院建筑才会让住在里面的人感受到凉爽。现在人们之所以喜欢住四合院,除了四合院的文化底蕴外,其居住的舒适性也是重要的考量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