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整体框架是房屋组成的,但是将房屋连起来的却是围墙。四合院的围墙看似都差不多,但是根据不同位置和不同筑墙方式却有不同的叫法。接下来,我们就将这些四合院的墙体进行分类,分别来看看四合院围墙都有哪些。
1.山墙
砌筑于建筑物两端的墙体,以支撑建筑上部的屋山。山墙的下部一般就是方正的、坚固的墙体,而上部则大多为三角形。这样的山墙大多出现在硬山、悬山建筑中。
2.槛墙
在有窗子的建筑墙面上,从地面到窗槛下的矮墙叫“槛墙”。槛墙在宫殿、庙宇等建筑中多用黄绿琉璃砖拼砌,而一般住宅则多用砖、石、泥土砌筑。
3.砖墙
砖墙,即用青砖砌筑的墙。青砖因为经过烧制,所以硬度大,砌筑的墙壁比较坚固结实,不易毁坏。我国很早即有使用砖的记载,但最初多用于墓室及塔的建造,而较少用在普通居住建筑上。直到明代,真正的砖砌墙体才比较普遍。
4.空心砖墙
空心砖墙,多见于我国南方地区建筑中,它是砖砌墙体中的一种,又称“空斗墙”“斗子墙”。空心砖墙是指墙的两面用砖立砌,或立、平交替砌筑,中间部分空出,空出部分多填上碎砖、泥土之类看似无用的零散材料。这样的空心砖墙,具有明显的节约材料的特点,非常经济,但是它的稳固性却并不因此就变差。有时候这样的空心砖墙还可以作为荷载墙,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隔声隔热性能,真是经济又实用。
5.版筑墙
版筑墙又称夯土墙,也就是土墙,是用泥土夯筑而成的墙。版筑墙在众多材料建筑的墙体中,起源最早、流传最广、历时最久。土墙相对来说经济耐用,而且防火、隔音、冬暖夏凉。
6.清水墙
凡是墙体表面不加粉刷、不加贴面材料的砖墙,都叫“清水墙”。清水墙墙面上的砖缝多用泥沙或灰浆勾填,以防止雨水和风的侵入。同时,勾缝后的墙体外表看起来也更为整洁,虽然不华丽,但是朴实、干净。
7.花式砖墙
花式砖墙,俗称“花墙”。花式砖墙的做法,是在墙体的漏空部位用砖瓦等砌成各种花样,或是将整面墙都做成漏空的花样,还有的干脆先烧好花式砖,然后直接砌筑成花墙,做法多样。根据漏空部位的多少、大小、位置,可以将花式砖墙具体细分为漏砖墙、漏窗墙、砖花墙等几种形式。
8.漏砖墙
漏砖墙是花式砖墙的一种,即在墙洞处用砖砌成菱花或做出竹节等雕饰。
9.包框墙
包框墙,多应用于影壁、看墙、门墙。其墙体的裙肩、墙顶、壁身两侧、四边作实砌砖墙,形象就如一个镜框。框内为壁心,略为收进,壁心可砌成实砖墙、碎砖墙、土坯墙、空斗墙等不同材料形式。壁心表面可以不做粉刷而自然暴露出墙壁材料,也可以粉刷或抹灰,有的还有雕刻等装饰。包框墙在明清时期非常盛行。
10.风火墙
风火墙也就是“封火墙”“防火山墙”。“风”和“封”为谐音字,所以民间就将“封火墙”俗称为“风火墙”,也称“风火垛子”。
11.防火墙
防火墙就是可以防火的墙体。凡是砖砌的山墙或墙体,只要具有防火作用,都可以称为“防火墙”。当然,防火墙一般特指的是“防火山墙”。
12.叠落山墙
叠落山墙是防火山墙的一种,这种山墙是高于建筑屋面的,最重要的是它的形式是随着屋面层层叠落的阶梯式,所以叫作“叠落山墙”。
13.马头墙
马头墙也叫作“叠落山墙”。马头山墙的形式是:山墙高出屋面,并随着屋面的坡度层层叠落,因为其叠落的部分看起来略似马头,所以称为“马头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