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装修房屋时,门窗的运用可以体现古典的美感。其中,四合院窗户的种类有很多,它们出现在房屋的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样式。下面,就来详细给大家讲解隔扇与槛窗。
1.隔扇
隔扇,宋代称“格子门”是安装于建筑物金柱或檐柱间,用于分隔室内外的一种装修。隔扇由外框、隔扇心、裙板及绦环板组成,外框是隔扇的骨架,隔扇心是安装于外框上部的仔屉,通常有菱花和棂条花心两种。裙板是安装在外框下部的隔板,绦环板(宋称腰华板)是安装在相邻两根抹头之间的小块隔板。裙板和练环板上常作各种装饰性很强的雕刻。
明清隔扇自身的宽、高比例大致为l:3~l:4,用于室内的壁纱厨,宽、高比有的可达1:5~1:6。每间安装隔扇的数量,要由建筑物开间大小来定,一般为4-8扇(偶数)。
明清建筑的隔扇,有六抹(即六根横抹头,下同)、五抹、四抹,以及三抹、两抹等数种,依功能及体量大小而异。通常用于宫殿、坛庙一类大体量建筑的隔扇,多采用六抹、五抹两种,这不仅仅是为显示帝王建筑的威严豪华,更是坚固的需要。四抹隔用多见于一般寺院和体量较小的建筑,三抹隔扇多见于宋代,明清时期较为少见。有些宅院花园的花厅及轩、榭一类建筑,常做落地明隔扇,这种隔扇一般采取三抹及二抹的形式,下面不安装裙板。
明清隔扇上段(棂条花心部分)与下段(裙板绦环部分)的比例,有六、四分之说,即假定隔扇全高为10份,以中绦环的上抹头上皮为界,将隔扇全高分成两部分,其上占六份,其下占四份。这个规定,对统一各类隔扇的风格有重要作用。
2.槛窗
在古建筑中,与隔扇门共用的窗称为槛窗。槛窗等于将隔扇的裙板以下部分去掉,安装于槛墙之上,槛墙的高矮由隔扇裙板的高度定,即:裙板上皮为槛窗下皮尺寸,槛窗以下为风槛,风槛之下为榻板、槛墙。槛窗的优点是,与隔扇共用时,可保持建筑物整个外貌的风格和谐一致,但槛窗又有笨重、开关不便和实用功能差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