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合院极重雕饰,木、砖、石三种材料的构件上都经常刻有大量的精美造型和图案,表现出极为精湛的艺术水准。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下北京四合院精美的雕饰作品。
四合院建筑以木构为主,其中很多木构件都含有细腻精巧的木雕。最漂亮的木雕集中在垂花门上,垂莲柱、花板上都充满了丰富的纹饰图案;正房、厢房檐下的吊挂楣子经常带有连续的松竹花草图案;梁头等大木构件的端头都刻成特定的弧线造型,增加了美感;此外坐凳以及室内的隔断上也都带有雕刻。
四合院的木雕比砖雕和石雕更为精细,主要使用凿子和小锯条完成。四合院中的木雕以浮雕为主,有时候也会出现富有立体感的圆雕和镂空的透雕。透雕的效果类似剪纸,大多用于室外的吊挂楣子和室内的花罩。
砖雕经常出现在墙心、墙头以及屋脊上,硬山建筑墀头顶部的戗檐位置尤其是砖雕的重点所在。戗檐砖雕最常见的图案是松竹花鸟,由于戗檐砖高高在上,同时又向下略作倾斜,很便于人站在下面驻足观赏。四合院影壁中心的砖雕图案的外轮廓接近菱形,但通常由许多复杂的弧线组成,很有层次感。此外,如意门的檐下也经常缀满砖雕,以连续的几何纹样为主,有时也可以出现连环画似的几幅花鸟或人物图案,耐人寻味。
砖雕工艺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先在粘土砖坯上雕刻,雕好后再进行烧制;另一种是直接在已经烧好的成品砖上进行雕凿。砖雕都是浮雕,雕刻的过程有点像篆刻图章,工匠需要使用錾子等工具反复刻挖打磨,是一项很费功夫的活计。
石头要比砖硬得多,也更适宜雕刻。中国古代石刻的历史非常悠久,北京四合院很好地继承了这个优秀的工艺传统。宅门两侧的鼓形抱鼓石(门墩)是石雕的重点,其正面和侧面都要细加雕琢,其中正面经常刻各种形态的狮子,少数抱鼓石的上面直接蹲一只小狮子;侧面上下分为圆形的鼓面、螺旋形的小鼓、三角形的包袱角和方形的须弥座几个层次,其中鼓面除了狮子以外还可以刻麒麟、松鹤、花草图案。
古人出门经常骑马、坐马车或者乘轿子,上马、上车、上轿的时候需要有高一点的东西临时垫一下脚。四合院的宅门外经常出现的上马石就起这个作用,外观呈两级台阶的形状,一般高60厘米多一点,以整块的石头做成,三面各雕一个三角形的包袱角图案或者更复杂的麒麟、鹿、马图案。也有些上马石只是一块打磨光滑的石头,没有经过雕刻。
与上马石相对应,宅门外还会埋置一个小石柱,一般20厘米见方,高100厘米左右,上面刻一个洞眼专门用来栓马的缰绳,因此叫做栓马桩。更简单的方法是在宅门旁边的倒座房的后檐墙的墙根处留一个小洞口,直接埋一个小石构件,也同样可以起到栓马桩的作用。
有些四合院面临街角,为了防止来自街上的邪气冲撞本宅,会在墙上竖埋一个大约1米高的石刻构件,顶部刻虎头图案,中间留白或者刻泰山石敢当五字。
四合院石雕分平面浮雕和立体圆雕两种形式。浮雕用的多,需要先在石料上画底稿,然后用錾子浅浅凿出纹路,再作进一步的大雕细琢。圆雕是先把石料大致凿出轮廓,然后再进一步细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