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院建筑中,一座宅门是最凸显主人身份地位的结构,过去的人只要从大门口一过,就知道这家人是什么等级、什么身份的。之所以可以看出来,是因为封建社会对于等级制度的规范严格,不同等级的人对于建筑样式有着严格的规定。
四合院大门按照等级划分,可以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和墙垣式大门,等级依次降低。其中,王府大门也是分等级的,这主要体现在大门的规格方面。下面是王府大门等级的相关规定。
按清朝对宗室的分封制度,王府大门共分有14个等级,分为亲王府、郡王府、贝勒府、贝子府、镇国公府、辅国公府等几个等次。建筑规模和形制上的规定,按《大清会典》记载:亲王府门为五间房,可开启中央的三间,屋顶上可覆绿色琉璃瓦,屋脊可安吻兽,大门上的
门钉用九行、七列共63个。郡王府的大门为三间, 可开启中央的一间,门上的钉比亲王府门减少七分之二,即九行五列共45个。
王府的门前一般都有石头狮子,雌雄各一,分列在大门两旁以壮威势。门的正前方,隔着街道不立有影壁一座,与大门相对应。规模大更讲究一些的王府,它的大门还不直接对着街道,而是在大门前留有一个庭院,院子前面加一座沿街的倒座房,两旁另设称为“阿斯门”的旁门,经旁门进到庭院才能见到王府的正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