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又称四合房,是中国的一种传统合院式建筑,其格局为一个院子四面建有房屋,从四面将庭院合围在中间,故名四合院。最早的四合院出现在西周时期,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和完善,慢慢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见到的样子。
四合院由四面房屋合围而成,若呈“口”字形的称为一进院落,“日”字形的称为二进院落,“目”字形的称为三进院落。一般而言,大宅院中,第一进为门屋,第二进是厅堂,第三进或后进为私室或闺房,是妇女或眷属的活动空间,一般人不得随意进入。
正式的四合院,一户一宅,平面格局可大可小。房屋主人可以根据土地面积的大小、家中人数的多少来建造,小到可以只有一进,大可以到三进或四进,还可以建成两个四合院宽的带跨院的。小者,房间为13间,一院或二院者,房间为25间到40间。
四合院等级制度森严,谁住在哪个房间都有具体的规定。四合院正房的位置最好,冬暖夏凉居住舒适,所以是家中地位最高的人来居住。东西厢房按照东尊西卑的说法,东厢房有嫡长子居住,西厢房则是由次子或是庶子来居住。至于家中其他女眷,基本上都是住在后院的后罩房里面。
不光是家中的尊卑有别,四合院还能体现一个家族的社会地位,这点从四合院的大门上就可以看出来。四合院大门按照等级可以分为王府大门、广亮大门、金柱大门、蛮子门、如意门和墙垣式大门,等级依次递减。可以说,四合院大门修建的越是气派,就代表这家人的社会地位越高。
四合院的营建极讲究风水学说,实际是中国古代的建筑环境学,是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四合院的装修、雕饰、彩绘也处处体现着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表现出人们对幸福、美好、富裕、吉祥的追求,嵌于门簪、门头上的吉辞祥语,附在抱柱上的楹联,以及悬挂在室内的书画佳作,更是集贤哲之古训,采古今之名句,风雅备至,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息,有如一座中国传统文化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