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7月28日,河北省唐山大地震波及北京,然而住在传统四合院中人家却都安然无恙,这件事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点看来,极强的抗震性能是四合院建筑最大的特点之一。那么,四合院是如何具备的这种抗震性能呢?这还得从四合院的结构方面说起。
四合院采用的是木结构设计,木材有韧性,不易折断,木柱、木梁的连接用卯榫,这是弹性连接,允许有较小的移动,可以减轻强烈地震的冲击力。古代大型建筑上厚重的屋顶与柱子连接用斗拱,斗拱是一连串的相互卯套的凹凸木块,每一块都是可以活动的,有效缓解了地震的晃动影响。
在四合院建筑中,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立瓜柱,重叠布梁,按进深方向构成一组排架。然后,用横檩连系柱的上端,构成建筑的基本开间。继而再盖屋顶、砌墙。墙体用砖块砌筑,这是围护体,只起分隔作用。所以,中国的谚语中有“墙倒柱不倒”、“墙塌屋不塌”的说法,说的就是中国传统木构架的特点。
不过,虽然木结构抗震性能良好,但是砖墙却在地震时容易倒塌。对于殷实之家来说,四合院其院墙、住宅的山墙或后檐墙,都是以石为础,以正砖砌筑,墙体厚度大,抗震效果较好。而经济实力不足的主人,在建设四合院时,其院墙、山墙、后檐墙、影壁等往往四角用新砖砌筑,中间用碎砖头砌筑,最不济的就全用碎砖,砌墙时也不全用石灰,而是用“掺灰泥”,牢固程度很差,这就会导致砖墙在地震时容易倒塌。
总之,建造四合院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好材料,再加上木质结构,这样四合院的抗震性能就可达到标准了。现在木结构建筑已经不适用现代人的生活了,因此可以选择框架结构,框架结构一样可以稳定建筑结构,达到极高的抗震性能。这里建议,在地震多发区设计四合院,房屋还是应该采用框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