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壁,也称照壁,古称萧墙,是四合院建筑中用于遮挡视线以及阻挡鬼煞闯入的一面墙壁。因为是进入大门时最先看到的建筑,影壁成为了最重要的装饰品,被赋予了重要的使命。
从作用上来看,影壁主要是用于遮挡外人视线的,这极大的保护了人们的隐私。同时,旧时人们认为自己的住宅中,不断有鬼来访。如果是自己祖宗的魂魄回家是被允许的,但是如果是孤魂野鬼溜进宅子,就要给自己带来灾祸。因此才建一座影壁来防止邪煞的入侵。另外,不同位置的影壁也有不同的作用。
四合院的影壁分为四种,分别是座山影壁、一字影壁、八字影壁和撇山影壁。座山影壁位于厢房的山墙上,在这里直接砌出小墙帽并做出影壁形状,使影壁与山墙连为一体。一字影壁俯视平面成单一的细长条,有的一字影壁太长会显得太单调,就将其横向分为三段,中间长两头短,形成一主二从。在一字影壁的基础上,将二从向内折,形成八字围合状,就是八字影壁。位于大门两侧,与大门槽口成120度或135度夹角,平面呈八字形,称做“撇山影壁”或“反八字影壁”。
如果影壁是在大门内侧,除了遮挡鬼煞和外人视线之外,还可以美化环境,挡住内院的杂乱空间,是这里看起来非常整洁。位于胡同对面的影壁可以遮挡对面房屋和不甚整齐的房角檐头,使经大门外出的人有整齐美观愉悦的感受。位于大门两侧的八字影壁,能够让大门周围看起来空间更广阔、是大门显得更气派。
除了型制之外,影壁还可以按照材料来划分:第一种是琉璃影壁,主要用在皇宫和寺庙建筑,最具代表的是故宫和北海的九龙壁;第二种是砖雕影壁,大量出现在中国民间建筑中,是中国传统影壁的最主要形式;第三种是石制影壁,移建到北海公园的铁影壁就是完全用石头雕制的,民间很少出现;第四种是木制影壁,由于木制材料很难承受长久的风吹日晒,一般也比较少见。
中国的影壁文化源远流长,当我们经过古式建筑的旁边是,可以很容易就看到位于大门附近的影壁,上面各种图形雕刻,给人一种传统文化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