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封建社会,北京四合院内宅居住的分配是非常严格的。在四合院之中,那个房间是谁来居住,这里面都有详细的规矩。老北京四合院的布局,决定了四合院生活的礼数,最起码所有人都是极为遵守的。
四合院布局极为严谨,整个宅院的东南方为大门,从大门进入则是外院,外院南侧为倒座房,北侧为垂花门。从垂花门进入之后就来到了四合院的核心地带——内院。内院北侧为正房,东西两侧为厢房,中间为庭院。有时候还会在庭院四周建造一圈游廊,连接正房、厢房和垂花门,成为遮风避雨的一条通道。从内院在向后走,则是后院了,后院只有一个后罩房,是家中未出阁之女子居住的场所。
在四合院的内宅中,位置优越显赫的便是正房。作为整个四合院的核心建筑,正房只有身份最高的人才可以居住,比如老一代的老爷、太太。正房三间仅中间一间向外开门,称为堂屋。两侧房屋只能向堂屋开门,形成套间,成为一明两暗的格局。堂屋是家人起居、招待亲戚或年节时设供祭祖的地方,两侧多做卧室。东西两侧的卧室也有尊卑之分,在一夫多妻的制度下,东侧为尊,由正室居住,西侧为卑,由偏房居住。在正房两侧是东西耳房。耳房可单开门,也可与正房相通,一般用做卧室或书房。东西厢房由家中晚辈居住,厢房格局也是一明两暗,正中一间为起居室,两侧为卧室。也可将偏南侧一间分割出来用做厨房或餐厅。按照东侧为尊,西侧为卑的说法,东厢房的地位也是高于西厢房的。
中型以上的四合院还常建有后罩房或后罩楼,主要供未出阁的女子或女佣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