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设计

四合院装修知识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建筑文化 > 四合院装修知识

四合院房屋结构:斗拱是什么

作者:  发布时间:2020-12-04 10:54:45

  斗拱是中国建筑特有的一种结构,过去四合院的房屋中经常使用。在立柱顶、额枋和檐檩间或构架间,从枋上加的一层层探出成弓形的承重结构叫拱,拱与拱之间垫的方形木块叫斗,合称斗拱。斗拱的种类很多,形制复杂。按使用部位分,它可以分为内檐斗拱、外檐斗拱、平座斗拱。

四合院房屋结构

  斗拱的历史非常悠久,不同时代,斗拱的构成和形态各不相同,但基本都由两个功能件组成:一是横向或纵向用于承托枋梁的“拱”,二是位于“拱”间,承托连接各层“拱”的方形构件“斗”。“斗拱”的名称也由此而来。

  根据一些古代器物上的结构图案可以推测,斗拱在西周时就已出现。从那时直到南北朝时期,是斗拱的形成发展阶段。 汉代时,柱顶已用斗拱承托檩、梁或楼层地面枋,但各个斗拱间互不相连。汉代以后开始在柱间使用斗拱,最初的柱间拱称为“人字拱”,即在额枋上立一叉手,上置一斗,承托檐檩。

  从唐代到元代是斗拱发展的成熟阶段。这一时期,斗拱的主要特点是柱头所承托的梁多插入斗拱结构中,斗拱和梁架融为一体,斗拱成为各交叉点处的加强节点。这时的斗拱已不再是孤立的支承架或挑檐构件,而是水平框架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宋时期殿堂式建筑梁柱间普遍使用斗拱,现存唐代佛光寺大殿就是这种做法的典型代表。明清时期,由于木材逐渐短缺,很多建筑都以各种额枋作为承重连接构件,斗拱的作用逐渐不再那么重要了,形制也逐渐减少,在有些建筑上,已沦为一种纯粹的装饰部件。

上一篇:四合院室内装修使用的隔断:隔扇门
下一篇:四合院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