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建筑有六大门派,分别是徽派、闽派、京派、苏派、晋派、川派。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其中的徽派四合院建筑有哪些特点。
1、门楼
徽州四合院建筑的宅门均配有门楼(规模稍小一些的称为门罩),主要作用是防止雨水溅到门上。一般农家的门罩比较简单,在离门框上面少许的位置,用水磨砖砌出向外挑的檐脚,顶上覆瓦,并雕刻一些简单的装饰。富家门楼非常讲究,多用砖雕或石雕来装磺。
2、结构
徽派四合院建筑结构方式是两组三间式相向而组合,可分为大四合以及小四合两种。大四合上厅与下厅相向,中间是大天井。上厅为三间式,地坪较高,是正厅堂;下厅也是三间式,进深略浅,地坪较上厅低,上下两侧以厢房连接,活动隔扇。
徽派四合院的楼梯间有设在厢房的,也有设在上厅背后,再设厢房,小天井。小四合式上厅三间与大四合式同,下厅则为平房,面积小,进深浅。一般中间明堂不能构成下厅,仅作通道,两个房间供居住,天井也较小,楼梯均在上厅背后。
3、特色
“古建三绝”徽派建筑誉称:指古词堂,古民居,古牌坊,为徽州古代建筑中艺术成就最为突出的代表。
4、马头墙
“马头墙”指徽派四合院中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旧时应对村落房屋密集防火,防风之需,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封火墙“。因形似马头,故称之为“马头墙“。其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
马头墙上常安各种苏样“座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
5、建筑风格
徽州古民宅往往将楼上作为日常的主要栖息和活动场所,古代女子轻易不能下楼外出,只能倚靠在天井四周的椅子上遥望外面的世界,或窥视楼下迎来送往的应酬,故雅称此椅为“美人靠“。此椅靠背外突,超出天井四周的栏板,临空悬置,故又称“飞来椅“。
想拥有一套自己的四合院吗?东方晨光,专业四合院设计、施工公司,为你量身定制四合院,如有需求请拨打电话010-6548984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