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中使用的“减柱法”创制于辽朝(公元907年——1125年)时期,普遍应用于元朝(1271年—1368年)时期。“减柱法”主要功能是减少室内部分内柱,以增加建筑室内空间,这种方法也称之为减柱造。
在设计的建筑中,抽去若干中间立柱,就是“减柱法”。减柱法的设计同时需要在保证左右平面对称的情况下减去或移位室内部分内柱,以获得室内更开阔的空间,这种手法被称为减柱法或移柱法。
移柱法:辽元金,常将若干内柱移位,或减少部分内柱(减柱法)
减柱法原理:根据力学原理,把大殿部分柱子减少若干根,扩大更多的空间,让其余的檐柱与后金柱(减柱法一般是减去单体建筑平面前端是金柱)支撑起巨大的建筑屋顶,在古建筑设计方面应该是属于技术含量很高设计任务。
保和殿就是采用了减柱法。保和殿面阔9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1240.00㎡,高29.50m。屋顶为重檐歇山顶,上覆黄色保和殿内部图(8张)琉璃瓦,上下檐角均安放9个小兽。上檐为单翘重昂七踩斗栱,下檐为重昂五踩斗栱。内外檐均为金龙和玺彩画,天花为沥粉贴金正面龙。六架天花梁彩画极其别致,与偏重丹红色的装修和陈设搭配协调,显得华贵富丽。殿内金砖铺地,坐北向南设雕镂金漆宝座。东西两梢间为暖阁,安板门两扇,上加木质浮雕如意云龙浑金毗庐帽。建筑上采用了减柱法,将殿内前檐金柱减去六根,使空间宽敞舒适。
中式四合院设计也可以采用减柱法扩大室内空间使用率。
想拥有一套自己的四合院吗?东方晨光,专业四合院设计、施工公司,为你量身定制四合院,如有需求请拨打电话010-65489847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