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建筑彩绘具 有自己的明显的、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手段,是工匠们在千百年来在的实践中,根据中国木结构建筑特点,总结出的一套绘制工艺,他是中国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是 中国古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筑实用与审美的结合,由于中国建筑是木结构的,为了防受潮、虫蛀表面要油饰,比如漆、桐油等,后来为了美观就逐渐的装 饰化。林徽因为《中国建筑彩绘图集》写的序言中这样说到:“最初是为了实用,为了适应木结构上防腐防蠹的实际需要,普遍地用矿物原料的丹或朱,以及黑漆桐 油等涂料敷饰在木结构上;后来逐渐和美术上的要求统一起来,变得复杂丰富,成为中国建筑艺术特有的一种方法”。
在古建筑彩绘及历史纪念建筑物进行修缮、保养的时候,“必须遵守恢复原状或者保存现状的原则”。1982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规定:“核定为文物保护单位的革命遗址、纪念建筑物、古建筑、古墓葬、石窟寺、石刻等,在进行修缮、保养、迁移的时候,必须遵守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
锦纹图案:锦纹图案有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往往四方连续多,展开后犹如丝绸的编织“锦缎”。 丝织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到了清代,为了满足皇室、贵族的审美爱好,中国建筑彩绘加入锦纹,营造了好像房梁上缠绕着、垂挂着丝织品效果,彩绘匠叫“包 袱”,是一个彩巾。彩绘匠把“彩巾”取其一部分画到房梁上,里面添了许多编织的锦纹,用各种纹饰组成不同的织锦图案,其名目多种多样,如小圆球纹、编织 纹、蝠鹤锦纹、宋锦纹等。
彩绘是中国古建筑中重要的艺术部分。我们今天看见天安门城楼、故宫三大殿以及天坛、颐和园、雍和宫等等重要建筑的室内外,特别是在屋檐之下的金碧红绿彩绘,使这些阴影部分的构件增强了色彩对比,同时使黄绿各色屋顶与下部朱红柱子门窗之间有一个转换与过渡,使建筑更觉辉煌绚丽。
古建筑彩绘的图案早期是在建筑物上涂以颜色,并逐渐绘画各种动植物和图案花纹,后来逐步走向规格化和程式化,到明清时期完成了定制。明清时期的彩绘主要分两大类,一类是完全成为图案化的彩绘,分为和玺、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琢墨、烟琢墨、雄黄玉、雅五墨等,它们都以用金多少和所用的主要题材来定其等次贵*.另一类是后来才兴起的“苏式彩绘”,它的特点是在梁枋上以大块面积画出包袱形的外廓,在包袱皮内绘各种山水、人物、花鸟鱼虫以及各种故事、戏剧题材。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