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古建彩绘很有讲究。大致要经过搭架、清理、做底、打磨、晾晒、丈量、起谱、过水、分中、打谱、立粉、颜色调制、绘制等多道工序加上众多的注意事项,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一点一点呈现,最后成为绚丽的艺术作品。我们接手这座凉亭彩绘是在2010年8月底的时候,当做完这件作品已经是两个月后了,足能可见其不易。
这座凉亭采用的是苏式彩绘,较之其他彩绘形式要简洁、灵活、多变。适用于一般建筑,广为百姓接受和喜爱。六角、双层、琉璃顶的造型,平和稳重。双层亭共计30幅图案幅幅不同,幅幅都是精品。人物题材我们选用了耳熟能详的《木兰从戎》《西施浣纱》《狩猎图》等;山水选用了《迎客松》《高山流水》《青山叠翠》等;花鸟画选用了《白鸽牡丹》《莺啼杜鹃》《抬头见喜》等。其中也不忘绘制一两幅当地特色的图画,让当地的蒙古族也能读到他们熟识的故事。
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及人们对古建筑历史文化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近几年来,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不断增多。也造成出现了很多搞古建的单位对质量的轻视。目前有关古建保护修缮施工的质量标准和工艺规范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完整的规章及细则。这就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古建筑保护修缮工程产生或大或小的质量问题。比较突出的是操作工艺和建材方面存在着许多差异而引发的质量隐患。
中国古典建筑是有严格的营造规制和用材标准的,然而,维护修缮中执行的“修旧如旧”原则要求的是,使用新材料时必须符合传统风格。但实际情况却是新旧传统建材在质量和规制方面有着很大的差别,人们的认识也不一样,存在着非常大的矛盾。比如在恢复传统搓光油的工作中,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已经证明搓光油是我国古建筑施工中的一项独特的传统工艺,其质量远比使用调和漆要好得多,而且其表面光洁度强,耐氧化,比调和漆的使用年限提高了十几年。但有的施工人员却认为搓光油对温度、光线、时间等的要求比较高,稍有疏忽就可能“超亮”,产生类似“霉斑”的现象。而使用调和漆,比较稀释,好操作,用普通的刷子就能涂刷,不仔细看的话表面的色泽也不差。事实上调和漆仅仅是近十几年来才使用在古建筑的外檐油饰中,经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和实物对比表明,经阳光的照晒,凡使用调和漆的工程最长二三年,最短二三月就会褪色,油皮表面产生龟裂、起翘、蜕皮,对木结构保护的功能急剧减退。还有的施工人员,即便使用了搓光油的工艺,也不用传统的施工方法,而是自作主张,往光油内兑煤油将其稀释,不是用丝头搓、油拴顺,仍然用刷子刷,还是保证不了质量。再如,施工中大量使用的传统砖瓦材料,也存在着规格尺寸不统一、质量不能保证的严重问题。
“瓦作用料”中就已经明确规定了官式建筑砖瓦、琉璃瓦等的名称和规格尺寸。由于缺乏必要的介绍和有关质量监督管理人员对历史知识的欠缺,许多砖瓦厂甚至不知道我们老祖宗还有一套严格的规制和准确的尺寸要求。砖瓦窑厂在经营生产中,随意造成砖瓦尺寸混乱,致使官式建筑和民居建筑砖瓦用材混杂,破坏了传统的规制。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另外,主管部门和设计单位也没有刻意的要求,只是让按传统的砖瓦尺寸去加工订货。结果事与愿违,即使要求按原建筑的砖瓦尺寸去加工订货,时间根本来不及,工程不可能停下来等砖瓦,施工单位为赶工期,只好买来什么用什么。
就古建筑的砖瓦质量要求而言,我们还可以在《工程做法》卷六十七“各项砖瓦用工”中看到,清代对砍制砖瓦也有明确的规定,记录了砍砖的人工定额,因为过去砖的强度较大,砍磨费力,所以对每个工砍多少是有规定的。而现在我们的一些甲方以及施工队伍在采购砖瓦时,专门挑强度不太高的,价格偏低的,为的是省钱省力。而砖瓦厂也投其所好,将砖瓦泥的质量降低,生产一种便于砍磨、体轻质差的“桃酥”砖。这种砖容易砍磨,施工的速度大大超过了以前。用这种非常不耐磨的砖铺地,一两年就得换;用这种砖砌墙,由于砖体内有气泡和颗粒,往往造成砖的横向断裂,直接影响到墙体的承载力。其他的实际例子还有很多,这里仅举以上几例。
为克服这些弊端,解决这些问题,我这些古建施工单位应肩负起对中传统建筑负责的态度。加强对古建修缮工程的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加大对古建筑保护维修工程意义的宣传力度。
公园古建彩绘很有讲究。大致要经过搭架、清理、做底、打磨、晾晒、丈量、起谱、过水、分中、打谱、立粉、颜色调制、绘制等多道工序加上众多的注意事项,在艺术家的手里经过时间的考验,才能一点一点呈现,最后成为绚丽的艺术作品。我们接手这座凉亭彩绘是在2010年8月底的时候,当做完这件作品已经是两个月后了,足能可见其不易。
这座凉亭采用的是苏式彩绘,较之其他彩绘形式要简洁、灵活、多变。适用于一般建筑,广为百姓接受和喜爱。六角、双层、琉璃顶的造型,平和稳重。双层亭共计30幅图案幅幅不同,幅幅都是精品。人物题材我们选用了耳熟能详的《木兰从戎》《西施浣纱》《狩猎图》等;山水选用了《迎客松》《高山流水》《青山叠翠》等;花鸟画选用了《白鸽牡丹》《莺啼杜鹃》《抬头见喜》等。其中也不忘绘制一两幅当地特色的图画,让当地的蒙古族也能读到他们熟识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