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设计

四合院装修知识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建筑文化 > 四合院装修知识

四合院设计:侏儒柱是大木结构中的那个结构

作者:  发布时间:2025-02-27 15:20:51

  在宋式大木作的构建体系里,侏儒柱占据着独特且关键的席位。它有着诸多别称,《营造法式》中将其不同名称归纳为 “棁”“侏儒柱”“浮柱”“上楹”“蜀柱” 六种,到了清式建筑中则被称为脊瓜柱,名称的繁多从侧面反映出其在建筑发展历程中的重要性和受关注程度。

  侏儒柱本质上是平梁之上用于承托脊博荷重的矮柱,如今,它的含义有所拓展,泛指梁架中梁袱之间的矮支柱。宋《营造法式・卷五・侏儒柱》对其有着明确且细致的规定:“造蜀柱之制,於平梁上,长随举势高下,殿阁径一材半,馀屋量栿厚加减。两面各顺平栿随举势斜安叉手。” 这寥寥数语,精准地勾勒出侏儒柱在宋代建筑营造时的规制框架。

  追溯历史,在五代以前,建筑的平梁之上,多只是简单地用叉手来承托脊榑的重荷。这种构造方式相对较为单一,在承载能力和结构稳定性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然而,随着建筑技术的不断发展与经验的积累,之后的建筑营造中,叉手之间开始巧妙地运用侏儒柱,这一改变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结构的性能。不仅如此,侏儒柱的柱脚还往往设有合㭼,此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合㭼的存在,一方面稳固了柱身,让侏儒柱在承载重压时能够保持自身的稳定,避免轻易晃动;另一方面,它还能有效分解柱底对平梁上平面的集中压力,使压力得以更均匀地分布,从而增强了整个建筑结构的稳固性和耐久性。

  从建筑整体架构来看,侏儒柱虽是个矮支柱,但其作用不容小觑。它如同建筑内部的 “筋骨”,默默支撑着上方的构件,保障着建筑的稳定运行。在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工作中,对侏儒柱的重视程度也日益提高,因为其承载着古代建筑技艺的智慧结晶,是研究宋式及后续建筑发展演变的重要实物依据。通过对侏儒柱的深入了解和研究,我们能更好地领略古代建筑工匠们的精巧构思和高超技艺,也能为现代建筑在结构设计和文化传承方面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上一篇:仿古三合院怎么设计?让全家都住进雅致的小院里
下一篇:明清风四合院有哪些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