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合院建筑中,“垂带”和“象眼”是两个具有特定功能和装饰意义的构件,它们分别用于台阶和建筑的三角形空间部位。下面,就了解这两个结构都是什么吧!
1. 垂带
垂带是四合院台阶(踏跺)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踏跺两边砌筑的顺踏步斜坡的拦墙,墙的顶面用条石铺成条带状的斜平面,这种平面被称为“垂带”,宋代称为“副子”。垂带的主要作用是防止踏跺两侧的泥土流失,并起到装饰作用。垂带石的宽度通常大于或等于台阶的宽度。
垂带踏跺由垂带石和踏跺心子组成,垂带石下端与燕窝石(即踏跺最下一级踏步石)连接处应凿有连接口。垂带石的表面通常较为简洁,但也有采用雕刻或彩绘装饰的情况。
2. 象眼
象眼是古建筑中因结构自然组合围合而成的三角形空间。在四合院中,象眼通常出现在门楼、山墙或台阶等部位,这些部位由屋顶斜面、水平横梁和直立柱子三面形成三角形空间。
门楼象眼位于门楼内部,屋顶与墙体的夹角处,常用于装饰,如砖雕或灰雕。垂带象眼位于垂带踏跺的三角形墙面,通常用于装饰,多采用适形的三角几何图案。山墙象眼位于山墙内侧,由梁、柱和檩三线相交形成的三角形,也用于装饰。象眼的装饰形式多样,常见的有砖雕、灰雕或彩绘,图案包括梅兰竹菊、文房四宝、禅意山水等。
垂带和象眼在四合院建筑中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重要的装饰意义。垂带用于台阶两侧,起到保护和装饰作用;象眼则用于建筑的三角形空间,通过精美的装饰图案增添建筑的艺术感。这些构件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细与美感,是四合院建筑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